厨卫齐变身,长宁这些老弄堂有了“新腔调” ( 2021年11月08日 )
今年长宁区计划推进的3.2万平方米非成套新式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改造现已基本完成,共改造294个卫生间,让823户居民住上“新居”。一起来看今天的故事。
在新华路街道辖区内,矗立着众多新式里弄房屋,曾经随处可见“72家房客”的局促、逼仄。而随着2021年非成套新式里弄房屋卫生和厨房设施改造基本完成,不少房屋的生活环境显著提升,收获居民的认可和称赞。
在新华路街道淮海中路1984弄的一幢新式里弄房屋的底楼,我们遇见了正在厨房间内做菜的周阿姨,当问起改造的屋子使用感如何时,她说道:“真的要感谢政府帮我们改房子,现在卫生间和厨房间都大变样了,生活便利太多。”
周阿姨告诉我们,自己一直同80多岁的母亲住在这里,以前是和邻居一家共用卫生间,邻居搬走后,把他们的两间房租给了两户家庭,卫生间就又增加了使用人数,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不方便。除此之外,本就狭小的卫生间内,还有一个破旧的浴缸,既占用空间,也使老年人洗浴十分不方便。
针对这一情况,长宁区房管局专班、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确定了相应的改造方案,即粉刷墙面更换瓷砖,并将浴缸拆除,安装淋浴和吊顶,更换新的台盆和马桶,在剩余的地方则接入各自的洗衣机,确保居民日后的生活方便安全。对于这些改造项目,周阿姨十分满意,她表示,以后洗澡不用跨进跨出的,安心多了。
粉刷墙面更换瓷砖,并将浴缸拆除,安装淋浴和吊顶,更换新的台盆和马桶,在剩余的地方则接入各自的洗衣机
“这些新式里弄房屋的卫生间最小仅有0.6平方米,最大的也不超过6平方米。”
新华路街道的这些新式里弄房屋的卫生间最小仅有0.6平方米,最大的也不超过6平方米,我们始终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让居民参与并决定自己的“一卫一方案”,在原有公共卫生间空间或居民自有居住空间,进行分割改独用、新增变独用、整体提升、设施完善等四类改造,以满足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
在此推进原则下,分布于新华路街道的兴国路318弄、淮海中路1968号和淮海中路1984弄的37卫生设施改造项目,已于7月份顺利完成。同时又衔接启动该处房屋大修的各项工程,其中就包括群众工作更集中、协调各方更紧密、施工措施更周全的厨房间翻新提升。据悉,目前已完成了确定可实施的24个厨房间,成为长宁区厨卫整体改造比例最高的项目。
我们在居民潘阿姨家中就看到了改造一新的厨房间,干净、美观的环境,让人很难想象,不久前这里还是一副杂乱昏暗的模样。“现在的厨房环境比之前好了很多,既看起来干净整洁,也用起来安全放心。”潘阿姨告诉我们,自己之前与邻居共用一个厨房的,在这个不过5、6平方米的空间内,蜘蛛网一般的管线从头顶穿过,用于放置灶台的木质下柜架子也破旧不堪,其中还堆放着不少物品,整体显得杂乱而昏暗。不只如此,区局专班会同街道居委会、施工方、设计方等相关部门开展前期上门走访时,还发现此类厨房间存在着不少消防安全隐患,亟待整改和改造。
“针对同意改造厨房间的居民,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改造方案。”施工队伍负责人介绍,这些新式里弄房屋的厨房间面积并不相同,每一间的实际使用户数也不一样,所以要开展实地调研,确定空间情况和居民的需求,随后进一步实施改造。
如潘阿姨家的厨房为两户共用,施工队伍就将空间进行了整体装修,并安装了统一的上、下橱柜,确保使用安全的同时,也让空间更加美观实用。而为让两户家庭使用方便,还分别接入了水电管道,确保“一户一表”,以减少邻里间的矛盾。此外,该处还有3户、4户,甚至5户共用厨房间的情况,目前均已得到妥善整改。
本次对厨房间的改造推进得如此高效,得益于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及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因房型原因,该处房屋在进行卫生间改造时,排污管需要通过厨房间,这里势必需要局部开挖。于是,区局专班提出厨房间可随卫生间改造后续进行翻新提升,避免多次开挖,重复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居民的影响,对此居民也予以配合。
接下来,长宁区房管局还将对项目涉及的房屋本体进行外立面、屋面、室外、公共部位等修缮,让老弄堂“从里到外”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