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今年认定5个新的“城中村”项目 ( 2021年04月28日 ) 来源:话匣子,新民晚报

马路一边是高楼大厦,另一边是破旧矮屋……在上海,像这样散落在各处的“城中村”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难题之一。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今年,上海以更高水平推进“城中村”改造。近2.6万户村民的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昔日区域发展的短板成为产城融合新样板。到今年年底将累计完成32个项目动迁。

微信图片_20210430170137.jpg

提到张江科学城,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中国硅谷”,张江药谷、浦东软件园、张江人工智能岛等汇聚于此。但很多人不知道张江的“另一面”:城中村。

在张江科学城核心区的孙桥劳动村,曾经处处违章搭建、电线乱拉,居民日夜忍受着金属厂的噪音。2014年,该地块城中村改造正式签约,2018年启动建设。

微信图片_20210430170151.jpg

微信图片_20210430170201.jpg

张江镇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办主任喻林说:“一共是有700多户的居民、40多户的企业,大家混杂在一起,存在着众多的安全隐患。今后整个项目的开发收益都会有一定比例返回给本地集体经济组织。”


微信图片_20210430170219.jpg

来到孙农路397弄中建朗阅府小区,阡陌农田已变为拔地而起的新房,绿化葱茏、环境优雅。除了商品房之外,小区里还有326套租赁住房、65套公租房,为张江科学城的青年人才提供高品质住所。

上海中建张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志远介绍:“30%的自持,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一般的经营性住宅就是15%。张江国际科学城青年白领对租赁的需求比较大。在小区的南侧3000平方的公共绿化,外部的一些居民也可以到享受比较舒适的环境。”

微信图片_20210430170234.jpg

未来,这里将会成为张江科学城产城融合的新样板。喻林说,劳动村地块今年9月全部建成交付,包括一家邻里中心、道路整修,补上公建配套的短板,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邻里中心,包括邮局、商品专卖店、养老幼托,还有菜场。配合城中村的建设,孙农路和殷北路,今年将会启动道路的大装修。”喻林说。

微信图片_20210430170249.jpg

目前,全市共有49个城中村项目,规划建设动迁安置房6.1万套,已交付1.7万套。

61岁的俞阿姨在闵行区莘庄镇莘东村生活了39年,以前一下大雨家里就水漫金山。经过莘东外环绿带的城中村改造,她搬进了动迁房小区莘东两湾苑,住进12楼的电梯房,“以前种田的,都是小路,一脚踩上去身上都是泥巴。下大雨心里嘣嘣蹦跳,住了公房以后心里踏实了。房子漏水什么没有了,安全了。”

微信图片_20210430170304.jpg

微信图片_20210430170307.jpg

从莘东两湾苑步行10分钟就是莘庄梅园,小桥流水、碧树繁花。每到隆冬时节,梅花竞相开放,成为上海赏梅的网红打卡点。

微信图片_20210430170323.jpg

莘庄镇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负责人王龙明说:“在建设当中我们分成了三块,一块是绿化,建了一个莘庄的梅园,占地258亩,现在变成了一个莘庄的名片。用了三年时间,把整个的商品房、动迁房基地、莘庄梅园全部建设成功。”

微信图片_20210430170338.jpg

市房管局副局长冷玉英表示,上海中心城区旧改提速的同时,郊区的城中村改造也不断攻坚。到今年年底累计完成项目动迁32个,并认定5个新的城中村项目。 

冷玉英说:“改造以后,城中村会变成现代的生态的居住小区,商业服务各方面的配套齐全的社区。不仅居民的居住条件会得到有效的改善,整个城市的功能、产业的调整,都能够全面提升。是民心工程,也是发展工程。不留下任何一块城市的伤疤,让全市人民都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