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城市更新历史机遇,更实举措回应群众美好期待 ( 2024年11月06日 ) 来源:上海黄浦

  或席地而坐静静观赏,或跟着音乐节奏摇摆身体,金秋10月,莎翁戏剧在人民路上的古城公园连续10天上演。

  到访古城公园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有不少人都注意到,公园所在的人民路并非一条笔直的马路,若是将视线放得更开阔就会发现,人民路与中华路相接,在紧紧依着黄浦江的这片腹地合拢,圈起的区域正是上海老城厢。历史上,两条马路上曾矗立着一座环形古城墙。

  明朝嘉靖年间,上海为抵御倭寇而修建环形城墙;同一时期,远隔重洋的英国青年演员威廉·莎士比亚在伦敦剧团里开始尝试创作戏剧。数百年后的今天,古城与古戏剧走到了一起。在这座充满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公园里,莎翁戏剧不但没有水土不服,反而使观众们获得在别处难以得见的审美意趣与文化滋养。

  时间回溯至本世纪初,上海在城墙原址上启动老城厢环城绿带建设,古城公园被誉为这条环城绿带上的“宝石”。不仅是为了重现与纪念上海老城墙,更希望人们能直接在豫园眺望黄浦江的四季变换与日新月异。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黄浦区总面积仅20.52平方公里,较早地遇到了土地资源制约的问题,因此,城市更新始终是黄浦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线。从30年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改造收官,到稳步推进外滩第二立面更新、历史建筑与风貌街区保护,黄浦区始终紧紧抓住推动城市更新带来的历史机遇,以“功能开发”为核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开发。

  下一步,黄浦区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更实举措回应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继续一马当先、勇往向前,加快推进“两旧”改造、推动城市更新,通过持续攻坚克难,在统筹增进民生福祉与城市更新、保护和开发、多元协同创新中,探索城市可持续的更新路子,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稳步取得新进展。

 人民路的“绿宝石”

  “我是莎士比亚的剧迷,但是在公园里看戏还是第一次!”

  初秋的傍晚,外滩华灯初上,大学生小朱在古城公园等待着7点的露天戏剧表演。偌大的草坪中央,一封巨幅纯白信笺引来当晚无数游客拍照打卡,周遭一圈演艺市集,则是越逛越有戏,你甚至能在这里买到来自英国剧院的古董海报,演艺大世界“公园里的莎士比亚”(第三季)演艺市集就此拉开帷幕。

1.jpg

演艺大世界“公园里的莎士比亚”(第三季)在古城公园举行。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更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今年,演艺大世界首次将“公园里的莎士比亚”活动搬进了一个真正的公园——古城公园。围绕“演艺市集”概念,将户外剧场、露天影院、艺术市集、公园巡游、沉浸式小舞台集于一体,内容加量,时间加长,打造一场场全天候、沉浸式的演艺场景,让观众得到全方位、立体式的观演体验,感受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艺术氛围与时尚气息。

  据悉,这场活动历时10天,一共吸引15万人参与其中,不论是观众还是演员、市集摊主,参与的理由都很纯粹——为戏剧而来。

  街头艺人李俊杰是名吉他手,得知活动后,他和几名“同好”组成一支名为“绍穗组合”的乐队,在古城公园开展露天演出,他们精心排演了数首颇具年代感的歌曲,贴合活动主题。“我觉得这里的氛围很好,演出不一定非要在高高的舞台上进行,在这里音乐和戏剧是贴近观众的,每个人都能走进艺术中。”

  还有市集摊主为此次活动设计了限定款,“莎翁的每一部戏都特色鲜明,我们设计了不同色系和纹样的书袋,这也是一种剧迷与剧迷之间的交流方式。”

  活动举办地古城公园,北接外滩,南邻豫园,地处上海老城厢城市腹地,以“古”与“新”的完美融合为设计理念,既保留了上海传统文化的精髓,又通过园林展现现代生态与休闲惬意,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兼具文化内涵和生活享受的公共空间。

  “在老城厢造大绿地,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2001年,黄浦区启动环城绿带项目建设,即将搬迁的居民留下寄语。

  园如其名,古城公园采撷了上海历史文化中的诸多精华,譬如丹凤楼正是来源于“沪城八景”的“凤楼远眺”,古丹凤楼“窗临黄浦,可以观涛”。古城公园在旧址原处重现的新丹凤楼,人们再望出去就是外滩晨钟、灯火璀璨的陆家嘴。

  除了风景,这样一座公园势必承载更丰富的功能,包括保护、活化和传承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以文化赋能经济发展,为区域发展带来新思路。

  以此次在古城公园举行的“公园里的莎士比亚”活动为例,被纳入了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文化惠民系列板块,活动突出公益属性,以人人可亲近的露天草坪取代传统的剧场舞台,这为古城公园周边街区注入了“演艺+”“文化+”的气质,而演艺市集上的消费热点也由此成为这一街区新的文旅融合消费点。

  在长达10天的戏剧嘉年华中,“公园里的莎士比亚”将莎翁戏剧经典与公园的自然空间相结合,把古城公园变身为一个充满戏剧文化氛围的“超级游乐场”,为市民朋友开启一次不需远行的“城市微度假”体验,撬动“戏剧+”文商旅融合新场景。

  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副总经理张曙介绍,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公园里的莎士比亚”将持续挖掘黄浦区的文化底蕴,深入探索推动“文化+”的文商旅联动新模式,努力寻找文化融入市民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此后,“公园里的莎士比亚”将不断进行品牌及内容输出,走出上海,开启全国各城市巡演,推动更多IP和场景落地开花,进一步擦亮“演艺大世界”这块金字招牌。

  老市府的新功能

  “社会发展最终的目标,不是生产人工智能,是为了让人类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10月16日至19日,2024ESG全球领导者大会在黄浦区外滩·老市府大楼举行,与会嘉宾、《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在演讲中说到。

  101年前,也是在这幢壮观的建筑中,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在大礼堂用德语演讲相对论。

  今年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倡议20周年,这场大会荟萃多国政要、著名学者,共商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也是老市府大楼首次以“外滩·老市府”的品牌名称,广纳八方来客,重现百年芳华。

  嘉宾们在会议之余,徜徉于外滩·老市府的庭院里,能闻到上海初秋街头丹桂的香味,也能看见正厅里汉白玉石镌刻的那句话:“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这是上海解放一周年之际,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题词。

  这里曾升起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也是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的办公地;作为外滩第二立面城市更新项目中的首个作品,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之际,外滩·老市府历史性地完成更新改造。

2.jpg

今年,老市府大楼完成更新改造,以“外滩·老市府”的品牌回归。文汇报记者 袁婧摄

  据老市府大楼修缮和更新改造的设计方介绍,9年前,他们在广泛收集线索与资料后发现,老市府大楼的功能并非一成不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市府大楼作为政府机关的办公场所,几乎每隔10年都有一些小翻修,因此它的面貌不时发生变化,也在一代代市民心中留下多个版本的记忆。

  而该设计事务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则重点突出了老市府大楼的庭院,把院子打造得像广场那样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回归城市、服务人民,成为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一块真正的公共空间。因此,总体设计延续街区原有历史风貌,完成百年“围合”,在外滩地区唯一的整街坊围合式庭院内,以新建多功能建筑和红色历史建筑作为广场的视觉焦点与空间交汇,形成新旧对话及高品质公共活动中心。

  今年5月,老市府大楼以“外滩·老市府”的新名字亮相。定位高端现代服务业经典历史街区,形成70%办公、20%文化和10%商业的复合型业态布局,打造国际金融办公服务平台、中央活动区文化标杆与城市共享公共空间。未来,外滩·老市府将以地下展览空间、庭院广场花园、360o屋顶露台、复合型商业文化空间等丰富的界面和开放的姿态,向市民敞开怀抱,成为外滩又一个魅力顶流。

  据悉,外滩·老市府是外滩“第二立面”城市更新的率先启动项目。外滩“第二立面”,北起苏州河,南至延安东路,东临外滩临江建筑群,西到河南中路,占地面积约51公顷,囊括了141幢1949年以前建造的老大楼。未来,外滩“第二立面”将遵循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原则进行打造,具有金融历史底蕴和金融文化氛围的优质载体,将吸引优质的金融机构集聚,进一步提升外滩的金融承载力。

  风貌区的烟火气

  如果说,风情万种的历史建筑与风貌街区是黄浦的“丰厚家底”,那么“百岁房子住着百岁老人”则是黄浦区在增进民生福祉的工作中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在针对历史风貌区进行的城市更新工作中,不仅要精心做好保留保护工作,还要打造更有底蕴、更具活力、更富特色的城区发展新空间。

  上海的公寓多是位于街路转角处,因地制宜沿道路走向布置。以南昌路、茂名南路“最美十字路口”的诞生为例,路口处,南昌大楼、钟和公寓与淮海坊“三足鼎立”,它们建造年代相近,却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将上海近代建筑从装饰艺术风格到现代建筑风格的变迁浓缩于街口。

  这里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七成以上是老房子,也是全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与此同时,历史人文与商业商贸在这里相互成就。去年以来,南昌大楼、钟和公寓与淮海坊相继迎来保护修缮,通过房屋整修、设施改造、环境提升的“三位合一”实现老房焕新。

  南昌大楼,大楼楔端立面上有一个凸出的尖塔,奶黄和浅绿的面砖搭配十分养眼。同时,顶部尖塔、建筑檐部、室外门楣、室内地坪等部位存在大量以天象、自然为主题的花饰,也同样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南昌大楼最近的一次修缮在十几年前。经检测,该大楼房屋沿街外墙饰面层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鼓、开裂等损坏,有脱落隐患,影响公共安全;非沿街外墙面及室内部分区域混凝土构件铁胀露筋现象比较普遍,公共厨房及卫生间也存在着墙面及平顶涂料普遍起皮脱落、渗水等现象。

  而位于其对面的钟和公寓,则体现出现代式建筑风格,立面作横线条处理,开窗形式根据内部功能而定,自由舒展,形式简洁。由于建造年代已久,也呈现出了“老态”——立面面砖部分空鼓、开裂,屋顶防水较差等。由于这两幢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老楼,目前上层仍以居民居住为主,风貌提升和民生改善的需求都非常迫切。

  黄浦区房屋管理局结合衡复风貌区历史建筑修缮版图,启动了这两处建筑的修缮工程。修缮以兼顾居民需求和风貌要求为原则,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存和保护建筑本身原物、原件,最大程度地保持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原真性。以相关历史资料为主体,以原始图纸、检测资料为参考,尽量展现老楼历史原貌。当时,修缮方不惜在全国寻找、反复比对,方才选中了一家能烧制南昌大楼绿色面砖的厂家;也最大限度恢复了钟和公寓内部风貌,折叠回旋楼梯、百年门铃得以重现。

  另一方面,在保护建筑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满足目前住宅的使用功能,实施屋面翻修、设施设备更新、公用部位提升、停车位与充电桩更新等实事工程。通过房屋修缮、设施改造、环境提升,全面提升了老楼的居住品质,让这些历经沧桑的老建筑,在新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以修缮为契机,合理规划了楼顶晾晒空间,并开辟了新的露天小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