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房管局加强小区公共收益监管 ( 2024年01月10日 )

  近年来,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的归属和使用问题愈发受小区业主关注。电梯广告费、停车费、公共设施等每年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的公共收益,到底去哪儿了?业主们迫切希望得到答案。长期以来,部分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收支不透明,业主委员会运作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一度成为物业管理的“痛点”、基层治理的“难点”。

  为加强小区公共收益监管,切实维护业主权益,青浦区房管局物业管理事务中心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公共收益使用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对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的范围、归属、管理主体等进行了具体量化,并明确了公共收益的用途、账目管理与审计要求等内容,认真落实公共收益监管主体责任。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房管局物业管理事务中心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对住宅小区公共收益情况进一步清查摸底,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监管,将小区公共收益置于阳光之下,让“糊涂账”变成“明白钱”。

  一、多方宣传动员到位

  依托小区宣传栏专题张贴、网络媒体宣传报道、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向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小区业主宣传公共收益来源、归属和分配规定,加强业主对小区共有收益的了解,增强业主对小区共有收益的监督意识,加强风险管控。开展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相关培训,明确公共收益的公示、入账及账目公布相关流程,并将规范流程发放给物业服务企业维修资金相关从业人员,指导维修资金从业人员规范操作,切实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保障全体业主利益。

  二、建立四项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预防机制。通过日常咨询接待、维修资金专管员例会、业务宣传培训、责任风险预警四大制度,全面构筑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管理的预防机制。二是建立发现机制。通过区和街镇两级常态化“网上监管”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的督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督查整改。三是建立处理机制。对公共收益管理的违规情形,责令物业服务企业及时整改,并对物业企业进行信用分记分处理。四是建立惩处机制。通过约谈、记分、通报、追责等措施,对业主委员会委员、物业服务企业、自行管理执行机构或代理记账机构挪用、侵占公共收益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罚。

  三、落实公共收益管理

  坚持“严”字当头,常抓不懈,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严格依据《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做好小区公共收益公示、入账等工作。结合物业服务工作常态化检查、考核,促进小区财务公开化、规范化。一是落实审价制度,对于公共收益用于新增共用设施设备等业主大会认为应当审价的工程类项目,以及《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规约》《公共收益用途分配和使用专项规约》中约定需要审价的工程,必须进行审价。二是执行公共收益公示制度,公共收益每季度予以结算,在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将上一季度收支表分别张贴公布在小区管理处、公告栏、每幢楼出入口等醒目位置,并将公示照片上传至维修资金管理系统。积极推动前期收益代理记账工作,指导物业企业开立小区专户,督促其限期入账。

  下一步,区房管局物业管理事务中心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助力青浦区住宅小区公共收益资金监管迈上新台阶,更好地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