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坚持依法依规实施征收 高效推动城中村改造 ( 2023年10月25日 )

加快城中村改造,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编者的话  城中村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和治理工程,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前不久,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扩大)上表示,成片旧改完成后,上海还有大量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不成套旧住房以及城中村。“两旧一村”改造涉及范围广、任务重,改造的难度甚至高于成片旧改,必须持续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要用两届政府10年时间完成包括城中村改造在内的“两旧一村”改造。

《上海宣传通讯》聚焦上海城中村改造,推出一组文章,交流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进展情况、创新做法,以及取得的经验成效等,供学习借鉴。

坚持依法依规实施征收

高效推动城中村改造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浦东新区结合现代化城区建设、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2023年,浦东新区“两旧一村”改造项目超当年房屋征收工作总量的50%。新区坚持依法依规,以规范提效能、以规范促改造,实现了平均每2天完成1个项目征收手续办理、签约启动、征收清盘的最快时效,有力支撑区域城中村改造提速增效。自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打响全市第一枪以来,浦东新区已累计启动30余个城中村点位共50余个项目征收,涉及居民超5000户。市、区高度关注的唐镇小湾村、暮二村等地块和航头镇航南社区航东村、鹤鸣村等地块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年内启动征收筹备。

把牢“五关”“十清”“十公开”,践行公平与公开

浦东新区在城中村改造征收中重点关注合规审核,严把调查、评估、认定、选房、签约“五关”。深化做到房屋权属、面积、抵押、查封、出租状况、户籍人员、外来人口、社会关系、他处建房拆迁、福利分房等“十清”,强化了改造征收各环节审查标准要求,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充分依据。重点关注程序正义,在改造中推行“十公开”,居民可及时获取政策口径、岗位人员、认定结果、登记信息、评估结果、房源信息、签约进展、搬迁进度、安置结果、监督纠错等信息;居民关心的评估、选房、签约等流程,采取前置审核、机器管人、审计全覆盖;坚持广泛听取意见、依法公示征询,积极回应城中村中群众关心的政策利益问题,以细致的前期工作和规范的程序要求,践行公开公平,取信于民。

把牢口径关、队伍关、实施关,统一规范与效能

为应对持续提升的城中村改造征收需求,浦东新区注重以落实制度机制提效能。

口径“标准化”。深耕细化城中村项目征收操作,形成征收政策口径标准化体系,建立“签审裁拆”紧密衔接的流程机制。

队伍“正规化”。牢牢抓住赛马评价的“牛鼻子”,建立竞赛考评达标机制,采取适度竞争、目标考核和奖惩挂钩的方式,激励征收事务所团队和属地街镇队伍建设、能力提升,打造一支讲规范、作风严、效能高的征收队伍。

实施“精细化”。针对家庭继承分配纠纷、内部矛盾突出等,建立与属地联动的内部协商、法律援助介入机制,提前做好分配方案,解除居民后顾之忧,把影响推进效率的矛盾疑难提前化解,确保签约顺畅实施。

坚持党建联建,党员示范引领改造

党旗一线飘扬。新区、街镇、村居党组织在基地现场联合成立房屋征收项目临时党支部,城中村专班、行业条线党员积极参与属地组织活动,深入一线攻坚克难。

骨干先锋突击。组建属地村居和征收基地党团员青年突击队,发挥入户调研、宣传改造政策等积极作用,成为项目依法实施、快速推进的急先锋和生力军。

党员示范引领。党员干部带头配合改造征收项目签约,提升群众认同感;积极亮身份、表态度,拉近群众距离;让各级党员、组织深度参与改造政策宣讲、项目公益服务,将参与度转化为推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切实用党员和组织带头示范引领规范高效推进征收。

坚持“行政+司法”双管齐下,有力推动项目收尾

浦东新区精准靶向发力,对签约期内未能签约清盘的基地及时实施行政全覆盖。

注重发挥行政程序功能。属地街镇和行业主管部门对未配合签约的居民逐户分析研判、分类施策。一方面,持续开展沟通宣贯,引导居民回归理性;另一方面,依法依规启动行政决定程序,确保推进后墙不倒。

注重发挥司法程序作用。定期对表梳理复议、诉讼案件情况,深化法规政策学习,依法配合司法机关开展矛盾协调,着力保障疑难案件证据资料收集补强,提高涉法涉诉案件结案率。对最终纳入强制执行的居民,统筹区镇(街)力量,在政策框架内不放弃协商谈判努力,同时夯实合规与安全基础,实施强制执行,确保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切实提升清盘收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