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7000多户!黄浦这项实事为何如此熨帖人心? ( 2022年12月11日 ) 来源:上海黄浦
民生连民心,民生聚民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住房是民生之要,改造老旧小区事关百姓福祉。
今年以来,黄浦在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后,对全区各类老旧住房启动综合修缮,通过公共部位提升、房屋结构隐患排除、屋顶及外立面修复,既提升老房子的居住功能,也为老房子留住历史感。作为2022年黄浦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截至目前,黄浦旧住房修缮面积已达28万平方米,受益居民7100多户。明年,预计修缮面积将覆盖22万平方米以上。
因地制宜,“老房”改出“幸福感”
修葺一新的屋顶、整洁有序的楼道、统一美观的空调架,“小区旧貌换新颜,就像搬进新家一样!”聊起自家小区今年的变化,家住斜晖小区的胡阿姨喜笑颜开,“现在,再也没有搬走的念头了。”
修缮前,胡阿姨说:“住这里,吃尽苦头。”为何如此烦闷?原来,因为斜晖小区房龄较长,顶楼漏水情况一直存在,“外墙受潮发霉、管线老化,很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到下雨天,就害怕,恨不得,立刻搬走。
而今年,小区迎来了“幸福三重奏”:平改坡修缮工程、加装电梯、美丽家园建设。最担心的漏水难题不仅解决了,小区10栋楼、916户居民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不少。
记者了解到,此次斜晖小区综合修缮工程主要包括屋面的防水、钢架、彩色玻纤沥青瓦屋面翻新、维修,外立面真石漆、空调支架防锈处理及油漆、空调滴水管落水管拆换、外立面五件套修缮,还有楼梯间及公用部位修缮涂料、钢窗更换、线路检修及规整等一系列修缮。同时,小区还在同步推进加装电梯工作,“美丽家园”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实施中。在“幸福三重奏”下,斜晖小区迎来了“内外兼修”的改变,老房子里的“幸福感”一下子提升了。
事实上,今年以来,像斜晖小区这样因地制宜,发生“蝶变”的还有不少。优秀历史建筑自忠路414——454号、两万多平方米的33街坊二期、淮海路旁的人民坊……区房管局联合各街道以民生所需、问题导向,持续推进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在破“旧”立“新”中,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倾听民意,“老房”如何修居民拿意见
在黄浦,旧住房综合修缮始终作为回应群众期盼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怎么修、修什么,全都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要留存好城市的记忆和乡愁,让石库门这一特殊建筑形态以更多姿、更富有活力的形态留存下去。”几个月前,黄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收到这样一则人民建议。石库门建筑在黄浦较为密集,市民的呼吁,更是黄浦综合修缮过程中重要的共识。
收到建议后,区房管局主动牵头联系区规划资源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就如何更好保留保护石库门建筑,更好彰显黄浦海派特色等方面进行对接沟通,并对市民予以回应。
自2016年起,黄浦区房管局就已启动开展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工作,先后完成了吉祥里、集贤村、南昌路沿线、金谷邨等一批石库门里弄住宅修缮工程。比如,在金谷邨的修缮中,修缮方案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同时,也广泛听取了居民意见。当时,就有不少居民提出:石库门修缮是好事情,但能不能进一步解决一下合用卫生间的问题。
为满足金谷邨居民对独用卫生间的迫切需求,设计师挨家挨户上门查看卫生间的实际情况,还找出了上世纪30年代金谷邨的建造图纸,与实地反复比对,邀请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确定了改造的方案。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旧住房综合修缮,只有真正做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才能真正改到百姓心坎上,改出居民的满意度。
下一步,黄浦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贯彻“房修2.0版”要求,按照“1+n”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所急所忧,列清单、定方案、稳实施,确保把这项惠民利民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