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打造有温度的宜居环境 ( 2022年09月13日 )
前言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的五年,是群众居住条件和质量显著改善的五年,也是房管人砥砺奋进、倾力为民的五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们特别推出“办好民生事,奋进新征程”系列推送,回望五年来黄浦区房管局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奋斗历程以及下阶段的目标蓝图。
第二篇章:宜居(上)
讲述黄浦区老旧房屋综合修缮从“普修”到“精修”的华丽转身。
五年来,黄浦区房管局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入推进老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居住条件改善和提升的新要求新期待。“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12亿元,综合修缮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超5万户。
区房管局坚持以“保安全、保基本”为原则,聚焦结构存在隐患、年久失修的房屋,明确修缮标准,逐年推动实施,千方百计提升人民群众居住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聚奎新村
修缮成果
聚奎新村是上世纪60年代小梁薄板结构的公房,存在一定安全隐患。2016年,黄浦区启动老城厢区域整治,聚奎新村被作为重点项目实施启动。
此次修缮中,原先居民的违章搭建被部分拆除,房屋结构进行了加固,同时对原先房屋布局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后,房屋的安全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面对焕然一新的家,居民们纷纷感叹住了几十年的“吊脚楼”,如今也住上“样板房”了。
在此基础上,区房管局成立房屋安全整治专班,先后开展了房屋高坠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场所隐患排查、城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一系列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通过“前期修缮、动态监测、长效管理”的模式,牢牢构筑起我区房屋安全防护网。
区房管局通过房屋修缮不仅守住了居民头顶上的安全,更显著改善了旧住房里百姓的居住条件。
“手拎马桶”攻坚战
全面加大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改造力度,“十三五”期间,通过房屋综合修缮、厨卫专项改造、卫生增设等多种方式,累计完成卫生设施改造1.1万余户。
局门路225弄居住着一对残疾夫妻,由于房屋格局不满足铺设进水管和排污管的条件,这对夫妻用上抽水马桶的心愿一直没有达成。区房管局将此类结构的房屋作为重点改造对象,经过几轮设计研究,决定采用电马桶结合污水提升器的方法,从普通的下排水改成上排水,再通过外接排污管,将污水辗转至不远处的集中化粪池,终于让老俩口告别了手拎马桶的日子。
在消灭“手拎马桶”攻坚战中,积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做法,因地制宜巧妙设计,通过“螺蛳壳里做道场”解决如厕难题。
马桶改造案例
房屋修缮版本迭代升级
随着成片旧改工作的收尾,旧住房修缮逐渐向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居住功能方向转变,通过修缮2.0版本的迭代升级,全面打造宜居环境。
中复新村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居民改造意愿强烈。2021年,区房管局将中复新村作为“1+N”推进模式的试点项目,通过加装电梯、房屋修缮、三美建设等多项目叠加,将民心工程做大做实。其中,为将小区乱作一团的电线入地,区房管局牵头隧道运营方、移动等部门多次协调,小区的“天空”一下子亮了。
此外,“见缝插针”的绿化也是该小区改造的一大亮点。如今的中复小区蜕变成了“小而精”的精致住宅。
黄浦区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建筑“家底”的中心城区,如何通过房屋修缮保护历史风貌,让房屋修缮与更新具“烟火气”和“新活力”,是值得研究的“大文章”。
集贤村
集贤村位于金坛路35弄,建造于1933年,是上海老城厢内保存较好且风格独特的石库门建筑。2021年,区房管局对集贤村内两幢90岁高龄的老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为了还原每一处建筑细节的考证与还原。施工人员查阅了诸多历史资料,从样式、选材、配色到工艺,做到修旧如旧、精益求精。
在如此“雕琢细节”下,窗户、水泥雕花等都一一还原。此外,区房管局还牵头实施了公共空间清理、厨卫改造等,让百姓住得更加舒心。居民们纷纷表示:“记忆里那幢现代派风格的新式里弄住宅又回来了!”
南昌路
2018年,区房管局携手瑞金二路街道共同对南昌路东段进行了风貌提升和一系列整治工作,积极探索“大修+违章整治+微更新+自治共治”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让南昌路街区在保留历史风貌和浓郁烟火气的基础上焕发全新生机。
同时,配合绿化提升、路面翻新、架空线入地等工程,改造后的街区体现了南昌路优雅、慢生活的氛围气息。
随着一轮轮修缮,普通的房修对一些基础条件较差又有保留价值的房屋来说改善有限。201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城市更新理念,承兴里成为黄浦区首个以“留改”模式操作的试点项目。
承兴里
承兴里建成于上世纪20-30年代,多为二层砖木结构,居住条件较差。区房管局通过“外部环境综合整治,内部公共空间整合重构,局部拔点抽户”的改造方式,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完善房屋功能,传承历史风貌,全面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改造后,原有的建筑肌理得到了延续,天井、晒台等石库门元素也得到了保留。
在改善民生方面,区房管局也“下足功夫”——为每户居民增设了3.4平方米的独立厨卫空间。房屋内部装修更是通过一张选配清单实现了“私人订制”,让居民能够享受拎包入住的待遇。
随着全市“两旧一村”改造攻坚战的打响,黄浦区房管局已启动对全区小梁薄板房屋、不成套职工住宅等的全面排摸调研工作。下一步,区房管局将因地制宜制定改造策略,努力探索出更多适合黄浦区的城市更新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