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师顾志峰:我们是城市文化和记忆的守护者 ( 2022年12月13日 )
前言
在上海市政府最新举行“两旧一村”改造工作推进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强合力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更好改善市民群众居住条件,不断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为加速推动城市更新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上海市房管局近年来聚焦坚守在城市更新一线的工作人员,2020年印发了《上海市住宅修缮技能提升匠心行动计划》,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市修缮中心)根据文件要求,会同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修缮行业各龙头企业,共同推动建设修缮技能实训基地,举办修缮技能比武大赛,建立修缮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开展传统工艺工法研究,同时积极发掘行业内技能领军人才,已向市总工会、市人社局推选并获评数十位“上海工匠”、“首席技师”和“大师工作室”,努力发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辐射提升作用。现推出“走近修缮工匠、技能大师”系列报道,展示近年来修缮行业涌现的上海工匠、技能大师、首席技师们,了解他们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攻坚克难的事迹,以期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
走近修缮工匠、技能大师(二)技能大师顾志峰:我们是城市文化和记忆的守护者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区域内,云集着950幢优秀历史建筑、1774幢保留历史建筑和2259幢一般历史建筑,是上海城市文脉的重要承载区。为了做好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一支由28人组成的队伍穿梭在风貌区内,为老建筑还原旧貌,注入新的生机,守护属于上海的那份乡愁。这支队伍便是上海徐房建筑实业有限公司衡复风貌区保护建筑修缮班组。
上海市技能大师、徐房建筑实业有限公司衡复风貌区保护建筑修缮班组组长顾志峰从小生活在弄堂里,对老房子有兴趣、有感情,带领团队成功恢复与修缮了慎成里、武康大楼等历史保护建筑,培养了一批批上海城市文化和记忆的守护者。
留存 ▪ 印记
1931年建成的慎成里,位于永嘉路291号,是衡复历史风貌区内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石库门里弄,也是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于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启动保护修缮工程,由顾志峰带领团队负责保护性修缮。
因早前各类小修工程及住户装修等历史遗留原因,慎成里原状石库门已全部损毁及更换,仅剩一些历史照片及老居民口述才能得知历史原状石库门的一些线索。摆在顾志峰面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研究慎成里原始石库门的营造工艺及后续的恢复工作?
为此,顾志峰带领团队对现存石库门门头进行考证查勘,通过对历史资料中记录的相关传统石库门描述资料,结合慎成里修缮项目设计文本中石库门恢复的效果图,分别对传统石库门的石条门框樘、上下摇梗铁箍、横、竖木门栓、草帽钉、铜制辅首等组成构件进行考证、研究,并制作无数个小样进行比对、研究,最终成功制作了慎成里传统石库门的门头及门扇。这也成为慎成里保护修缮的一大亮点。
为了让慎成里再现20世纪30年代的容貌,他们发现不少原始砖块已风化,要寻觅同材质、颜色接近的面砖,打磨好镶嵌进去,再用1比0.4的水泥黄沙嵌缝处理;如果砖面风化损坏厚度小于5mm的话,就不再使用砖粉混合料进行平整,直接原状保留即可。顾志峰表示, “这是遵循了对历史保护建筑修缮最小化干预原则的做法,能最大化保留历史的印记和原貌。”
传承 ▪ 守心
2020年12月,上海徐房建筑实业有限公司打造了上海市首家住宅修缮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训基地•345传习工坊,同步设立了“顾志峰首席技师工作室”。他启动“师徒结对”活动,传授最多的一句秘诀是:“想要守护那些老建筑,就先要守得住自己的心。而守住心的秘诀,就是热爱。”
2022年11月,顾志峰被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上海市技能大师。作为首届上海市房屋修缮技能比武大赛的专家评委,顾志峰全程参与比武大赛的筹备及标准制定工作,为比武大赛的顺利举办贡献了专业力量。这一活动不仅实现了本市住宅修缮行业技能竞赛“零”的突破,也为本市修缮行业能工巧匠们搭建了一个切磋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的舞台,打造了一支会看施工图纸、善协调管理、懂工艺工法的修缮“铁军”。
顾志峰还积极参与市房管局组织的“政府开放月——城市更新大讲堂系列”活动,通过新媒体来普及上海老建筑过去的历史,现在的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及政府部门对于保护历史建筑的坚定决心。
在技能大师顾志峰的带领下,衡复风貌区保护建筑修缮班组传承工艺、重现经典,同时平衡修缮保护与宜居宜业,让历史建筑在当下得到延续与更新,在时光里有机生长。